找到相关内容947篇,用时3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末法时期与根基之谈

    ”,所以真正末法乃众生自已的“心末”,法又何曾有末呢,佛说‘法尔如是’它没有末不末的问题?末法之是与否全在于我们如何去看侍,只要我们对自已有信心,哪管它末法不末法,那根本与我的生死不相干。切记,我们一天生死未了,一天作不了主,都会有面对死亡的一天,难道我们还有那些闲功夫去理那末不末法的问题吗?佛陀不也是以生死为目标吗?如此单纯,如此实际,如此果断我们应以其为榜样,而更没有妥协的余地。 ...

    程作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0748614.html
  • 我人生死之由来

    没有一切苦,生死不了怎能离苦得乐?所以常见一般学佛人,一开口便说要求生死,这是莫怪其然的,生死既为一切苦的根本,那么生死则可远离众苦,而获到寂灭永安,所谓‘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’,而实现学佛的一大目的。   如是观之,则知了生死确为学佛人的重要观点,但要生死,当先明白生死之由来,和懂得生死的方法,否则怎能生死,而达到学佛之一大目的呢?   一、生死...

    斌宗法师

    轮回|十二缘起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12224821106.html
  • 斌宗法师:我人生死之由来

    一切苦的根本,因为一切苦皆由生死而来的,没有生死就没有一切苦,生死不了怎能离苦得乐?所以常见一般学佛人,一开口便说要求生死,这是莫怪其然的,生死既为一切苦的根本,那么生死则可远离众苦,而获到寂灭永安,所谓‘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’,而实现学佛的一大目的。   如是观之,则知了生死确为学佛人的重要观点,但要生死,当先明白生死之由来,和懂得生死的方法,否则怎能...

    斌宗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33242925.html
  • 谈佛教的菩萨道

    他们修行成功就是一般人所称的罗汉或辟支佛。对于根器较好的人(实际上是较喜爱管他人事情的),释尊就告诉他们,修行除了自己生死,也要无条件的帮助其他人。这部份以利他为特长(当然也包括自利)的佛教,就是...为众生,希望众生能离苦得乐,终究也能生死。而菩萨道就是大乘行人修行与渡生之道。更深一层说,渡生是扩及所有六道众生,不只是对人而已。现在很多人以为做点善事就是菩萨道,这是有些问题的,行善布施可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0850444.html
  • 海涛法师讲杀生遭报应的真实故事

    痛苦。人、任何一只动物,死了以后都还在轮回,包括天神,天神也有寿命,死了他还要轮回。那我们出家在干嘛?你知道吗?我们出家的目的,就是要断除生死轮回。所以各位有没有听过生死?有,生死生死。...绳子这么漂亮。我就把它抓起来,结果抓到什么?蛇,很可怕吧!我也吓一跳!就把那条蛇往外丢,它也没有咬我,那条蛇就离开。结果我一生气,就把石头拿起来,向那支蛇扔过去,还扔不到。结果我旁边那个同学、姓陈的...

    海涛法师

    因果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34035559.html
  • 《谛闲遗述语录》纂要

    众生﹐虽法门无量﹐要而言之﹐先进三皈﹐次受五戒。由戒生定﹐由定发慧﹐定能伏烦恼﹐慧能断烦恼。……夫出苦之要有二法门﹐一者仗自力﹐二者仗佛力。以自力弱﹐故欲断除烦恼﹐生死...功夫不能进步。﹙天台﹚修止观只须直照﹐如在狮子林四五七中用功是也。其实当今之世﹐吾人业重﹐须止观﹐须破惑﹐方能生死。看话头﹐莫道不悟﹐纵使彻悟﹐而生死尚未。具见此宗教二种修功﹐俱非生死之对...

    陈士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4852843.html
  • 论“生死”当“发菩提心”

  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因此,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。  《虚云和尚开示录》云:“若真为求生死而办道,能把自身看轻,身如幻,一切事情若能看得开,不被境转,办道就容易。”办道生死这一关,说难也难,说易也...上道,我当作佛,是名菩提心。”因此,成就佛道,才是真正的“生死”,离苦得乐。生死是不离发菩提心的,发心者,成就佛道,必须要从恭敬心出发,能忍辱,对人平等,这样才会无障碍的到达彼岸。  《虚云和...

    果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5360698.html
  • 情缘戒-----细微之处戒邪淫

    人之情缘若不能了结,情爱之心与淫欲之行将无法断除,如此则轻者不能生死,重者还可能沦落恶道之中,释尊在很多经典中都有明示(如楞严经),我佛弟子都应深以为戒。但在另一方面,情欲似乎是人的本性之一,若...。我只是就我个人的了解,来分析“造情缘的途径”,希望想生死的人尽量不要再造情缘,希望一般修行者能少造情缘。但大家不用害怕“犯”怎么办?只要尚未发愿守此戒,则没有犯罪的问题。但大家既然要学佛,发愿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3275221.html
  • 情缘戒——细微之处戒邪淫

    不能生死,重者还可能沦落恶道之中,释尊在很多经典中都有明示(如楞严经),我佛弟子都应深以为戒。但在另一方面,情欲似乎是人的本性之一,若没有淫欲的行为则人类将不能繁衍,人种也将灭绝。若没有情爱之心则...生死的人尽量不要再造情缘,希望一般修行者能少造情缘。但大家不用害怕“犯”怎么办?只要尚未发愿守此戒,则没有犯罪的问题。但大家既然要学佛,发愿要生死及要得大自在,则对情缘这条大绳子还是小心为妙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0875443.html
  • 念佛诵经有甚么好处

    同是生而为人,但命途各异。念佛除了使人生生世世向善外,其目的是达致生死。为何要生死呢?要知道生老病死等四苦,原是根深柢固,本来不得我们个人自主。人无法自主的事情,佛教称之为“无常”。“无常”...认知是包括六尘在内的感知活动。六尘对应于六根而起作用的,把六根与六尘联结起来而产生认知作用的,中间有六识作为媒介。若一个人缺少六识,就无法感知事物的存在,尤如在黑暗中,我们的眼睛是看不到任何东西。试...

    永惺长老开示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04028259.html